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幼小科学衔接 为孩子成长奠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幼小科学衔接”典型经验介绍

来源:二附小 汪春秀 史燕 发布时间:2022-05-20浏览次数:次

加强“幼小”衔接是新时期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怎样引导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开启愉悦的小学生活?湖南一师二附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探索、实践如何缓解幼小衔接坡度,促进孩子完成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2021年,教育部出台《葡京国际官网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幼小衔接进行总体部署和科学指导。作为省教育厅遴选的首批“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小学,湖南一师二附小深入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促进幼儿园和小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方位部署,为孩子准备

一是召开筹备会议。经过反复研讨,遴选优秀的教师担任一年级的老师,并进行岗前培训。请资深的低年级老师传授经验,需要做什么准备,一年级团队怎么互相配合;三天常规入学教育中,采用怎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入学适应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新生家长会的准备等。

二是精心准备物资。讲台旁边矮柜上摆上百合、米菲兔、止痒的花露水、青草膏……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馨。还给每个孩子准备座签和胸牌,每个班级的座签和胸牌颜色都不一样。

三是美化教室环境。为了让孩子尽快喜欢自己的教室,老师们努力将教室布置得如童话般可爱而温馨,创设与幼儿园衔接的学习环境。黑板前,写上热情的欢迎语;教室两旁的宣传栏正静静地等待孩子们的精彩;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用海绵纸剪贴鲜艳的花朵,将教室打扮得如同一个“小花园”。黑板的右边是图书角,陈列着漂亮的绘本、有趣的童话……。课表中课程搭配合理,抽象、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课程一般安排在上午,生动、有趣的课程安排在下午。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在欢迎刚踏入小学的孩子们。

四是安排体验课程。前置体验性课程:开学报到前,进行为期三天的常规训练开展的活动课程,开展认识新朋友活动、仪式感活动、校园“观光”活动、规则意识课程等;学科融合式课程:各学科教师根据教材呈现的相似或关联内容,加以融合,以活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校园、同学、学习的喜爱。


全身心投入,为孩子行动

教师们全身心投入,实施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课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实现“入学适应”。

一是“四举措”——认识新朋友。创设多种活动,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认识,彼此认可,增强归属感。

云端见面,拉近距离分班结束后,班主任会马上发一个热情洋溢的信息给家长,立刻建班级QQ群,将自己的生活照发到群里,同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照及简短的自我介绍发到班级群。孩子们早早地“见”过了他们的新老师,在QQ群也互相“见”过了,这样,即便是第一次在校园里相遇,师生、生生之间,都不是“陌生人”了。老师们见到学生们,热情地打招呼,脸上的微笑、微蹲的身子、温柔的抚摸,这样的举动能很快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胸牌座签,相互认识。每个班级在新生来校前都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胸牌和座签。上面打上班级、姓名、学号,在姓名上面还标上拼音。一是便于老师尽快记住孩子;二是便于学习拼音;三是便于孩子之间互相认识。

“友情花园”,结交朋友。班主任为每位孩子准备了一方小“花园”,圆圆的花种是孩子的照片;每位孩子还有一袋“花瓣”。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交往,并请“新朋友”在花瓣上签名。得到签名后将“花瓣”贴在“花种”旁,比比谁的“友情花”开得艳。孩子们乐此不疲,既消除了陌生感,又认识了新朋友。

自我介绍,促进了解。创设活动,请每一位新同学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创设情境,让故事猫向孩子们介绍他们的新老师……这些都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是“三个一”——喜欢上小学。“三个一”仪式,让孩子们体验“上小学的滋味”。一颗棒棒糖:每颗棒棒糖上粘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尝尝吧,这就是上小学的滋味。孩子们拿到老师精心准备的棒棒糖,得意地笑了。整个教室里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一张入学照:“入学照”仪式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有班级归属感。一套书签:名人书签增强了孩子们成为附小人的自豪感。

三是“三部曲”——“观光”新校园。“观光”准备课:借助课件,老师对校园的各个“景点”加以介绍,唤起孩子们对校园“观光”的期待。实地“观光”课:老师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游览:听小讲解员介绍名人墙;参观图书馆、科学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室;了解男女厕所的方位;参观少年山和少年亭,观赏参天大树。“观光”后拓课:回到教室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你对校园里哪个地方的印象最深刻?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还布置孩子们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学校。增强孩子们对校园的认同与喜爱,并学习与人交流与分享。

四是“四养成”——养成好习惯。

养成一:玩游戏,学排队。入学教育的第一天,班主任会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排队和排座位。以玩“我是木头人”的游戏,请男生、女生分别轻轻地出去排队,小声提醒:谁是木头人?接着组织孩子们玩“记忆小明星”游戏。请孩子看看自己的前后分别是谁?再让孩子们自由活动,十几秒后听到哨声立刻找到刚才的位置,变成木头人。这样反复练习几次,直到孩子们基本找到位置。入学教育的第二天就可以开始练习排四列纵队了。老师和孩子们玩“我会变”的游戏。先请孩子们站好两列纵队,然后“1、2、1、2”开始报数,报“1”的孩子原地不动,报到“2”的孩子向左迈出一步,这样两列就变成了四列。

养成二:分类别,有条理。开展“我是小能手”体验性活动,比如:“帮助文具回家”“整理书包”“整理房间我能行”“魔力记事本”。让孩子们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养成好习惯。例如学会“整理书包”要求:文具盒里要求每天摆放好6支铅笔、橡皮、尺子,保证课堂上不削铅笔。还可以让孩子准备几个颜色不同的文件袋,放不同科目的书籍、作业本等。同时,要求孩子每天按照课表整理第二天的学习用品和书籍。还可以借助记事本,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抄下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符号),回家自己按符号系统完成作业,并逐条打钩,长此以往,完成作业的习惯自然养成。

养成三:立规矩,重坚持。民主制定一份班规:预先考虑好奖惩制度,和孩子沟通、商量好要立规矩这件事情,并说明哪些事情不能做。在孩子做对或者做错时,及时给予奖惩,加深孩子的印象。一串儿歌了解常规: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就是儿歌的海洋,儿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比如:要孩子读书时姿势正确——书立好;背挺直。合上书;手放平。为了让孩子下课养成好习惯:一上厕所,二喝水;三做准备,四玩耍。

养成四:爱运动,强体魄。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提高孩子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让孩子精神焕发,情绪愉快,而且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反应灵敏等多种意志品质。早晨,可以让到校早的孩子在校园里跳绳、拍球、跳远、跑步;孩子们回家了,也可以布置体育锻炼。


全过程关注,为孩子助力

为了让入学适应贯穿始终,成为每个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共识,需要全体老师、家长全过程关注,让入学适应在课堂、课间、家庭常态化。

一是家校协同共育英才。三天常规训练后,立刻召开家长会,主要解决三要。要让家长放心。会前课件滚动播放孩子在校常规训练时的照片;同时,在孩子的课桌上摆放以下物品: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本班任课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给家长的一封信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们的用心,由此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要让家长不焦虑。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小学后的特点,他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该如何应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走进哪些误区,我们该如何调整好方向。要请家长多配合。培养好习惯:如养成早睡早起、主动喝水、定时上厕所、不挑食、适当劳动等习惯,还能及时分类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文具等物品。告诉孩子在校主动求助:初步了解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在学校遇到困难或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注重言传身教: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控制看手机时间等。四是学会适当放手:从幼升小开始,家长要逐步退出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不断成长!

二是课程融合降低难度。为了减少一年级学科数量、降低内容难度,根据内容的安排进行融合。如语文课的“我上学了”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我是小学生啦”内容非常相似,可以整合,组织安排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产生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三是营造童话课堂情境。用充满童话色彩的方式进行教学,营造童话情境的课堂,牢牢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充分运用儿歌、童谣、口诀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打造安全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嘲笑、讽刺与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彼此关爱、互助、尊重与理解。对于不愿意发言的孩子,要分析原因,多点耐心,多点鼓励。开展“开火车”等集体活动,让那些胆怯的孩子慢慢锻炼。对于不会听课的孩子,或急于表现的孩子,要通过立规矩来逐步要求,既保护孩子的学习消积极性,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五是引导儿童调节情绪。理解并接纳儿童的情绪变化,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如:给予儿童缓解情绪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主动向成人和同伴表达不开心的事情等。


全视域评价,为孩子护航

改革学业评价,是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入学适应”护航。葡京国际官网:打破传统单一的纸笔测试,打破学科界限,以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入学适应,同时也促进教师、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将“乐考”与乐学相结合。

一是游艺测评。早在2002年就尝试过游艺测评,我们探索以游艺闯关形式,做既有温度又有实效的测评。游艺测评主要有以下特点:测评内容全面覆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共6个学科,根据知识要点,分为14个游艺测评点,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层面地考察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必备品格。梯度题型凸显思维。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体现,我们在语文和数学的测评环节中,各设置一个“挑战项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凸显评价层次。模拟生活发展能力。在创设各个测评环节的情境时,我们尽量设计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感兴趣的测评情境。音乐测评中,小朋友们在“KTV”体验了一把当“小歌手”的滋味儿。体育测评时,孩子们在“红军过草地”里考验跳跃、身体协调控制力;在“飞夺泸定桥”时训练大脑与四肢的协调能力、身体灵活性、平衡感,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力等。关注过程培养习惯。在闯关过程中,必须排队,未轮到时,可以在候场区阅读课外书籍。在整个活动中,都有考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同时,还设立了“自理大挑战”环节,让孩子们按课表整理自己的书包。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都在测评中一一得到了考查。

二是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为落实双减政策,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采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测评方式,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比如:语文学科考查的内容:认读词语、课内诵读、课外朗读、书写、口语交际。数学学科考查的内容: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情况、认时比赛、口算大比拼、解决问题大挑战。虽然没有纸笔考试,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的态度都有考量和评价。

三是搭建展示平台。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科知识竞赛和“智多星”科技节活动,我们秉承“全员参与”的原则,给孩子们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儿歌童谣大比拼、故事歌谣比赛,孩子们尽情表演。在“智多星”科技节里,孩子们可以参加科普读书活动、观看科学DV,也可以参加纸纸飞机比赛、纸船承重比赛、纸牌搭高塔比赛等,还可以画、科幻画、做小发明、小制作作品等。这些活动,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十余年里,湖南一师二附小幼小衔接工作不断思索、前行,成为区域内典型样本,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经验。史燕老师在湖南省班主任培训会上以《在童话中走进小学》为题介绍了二附小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经验。近十年,一师二附小先后派出10多位骨干教师赴幼儿园、小学做展示交流,产生良好的辐射推广效应。

(编审:侯蓉)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hnysxcb@126.com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