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来校讲座

来源:宣传部 王历晴 沈家雯 龚柯文 发布时间:2019-06-18浏览次数:次

6月17日,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受邀来校讲座。校党委书记彭小奇、校长童小娇等领导以及15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童小娇主持。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2010年获得沃尔夫数学奖,2018年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1979年后,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转向振兴祖国数学事业上,先后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所、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和清华大学数学中心,并亲自担任这些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他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他现任美国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国际顶尖数学杂志《微分几何杂志》主编,所获荣誉还有:瑞士皇家科学院的克雷福特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上午10时,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葡京国际官网:师生热情丝毫未减,偌大的田汉剧场座无虚席,在剧场门口的空隙和四周的走廊上都站满了前来聆听大师讲座的师生。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丘成桐教授进入剧场,做了题为“为学与做人”的讲座。他从中国近代历史讲到如今中国的未来发展,指出中国未来发展要朝着高科技化的目标跟进。他鼓励年轻人,中国科技的发展未来几年将有巨大的转变,这是你们做一番事业的好时机。

在谈到做学问的态度时,他指出:第一要有充实的基础知识。一旦碰到重要问题时,能够有足够的工具来解决它。即使工具不够,也懂得找合适的学者合作。第二做学问要有热情,有了热情才能够专注。重要的成果往往需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够完成。第三找到正确的方向,做重要的问题。决定后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他强调,充实的基础知识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创新的科学都是透过不同学科的融合,擦出火花来完成的,有能力融合不同学科的学者,其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要跟这些不同学科的专家相约,即使在某方面的知识跟不上,他也能理解问题的困难所在,找合适的专家求教。追求学问的热忱需要培养,这关乎一个人的情操。如何去除名利的羁绊,让我们欣赏大自然的本能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乃是培养学问感情的第一步。很多重要的创作发明,是学者在有深厚感情的潜意识中完成的。如何去找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有师友的帮忙,一方面需要有浓厚的好奇心。大自然无穷无尽,现象万千,其中必有某种现象使我感到疑惑,从而心动,从而兴奋不已。于是本着好奇心,锲而不舍地找出此现象背后的原理,这是创新的第一步。然后,继续发扬光大这些研究,以至完成为一套有意义的理论。

在谈到如何“做人”时,他指出,当你全心全力去做学问的时候,实在找不出时间去做不应当做的事。反过来说,对权力或物质的欲望,窒碍了做学问的热情。高尚的情操需要培养和坚持,良师益友、先哲懿范、文化修养都是培养这种情操不可缺少的。

他强调,近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重要的突破往往是群体的工作,而非一人一时所能够完成的。做理论的学者须知道实验的结果,搞实验的学者须要有理论的指引,才能够完成前沿的科学工作。在大型的学术合作中,我们要有谦虚的态度,宽宏的胸襟。除了“审己以度人”外,也应当“审人以度己”。一般科学的合作不可能很精确地计算谁的贡献最大,总要采取宽容的态度,让以后的合作能够做出葡京国际官网的成果。 创新的科学都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推进的,在时机成熟时,不同地方的作者,往往在不同的场合有着类似的想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如何处置这些竞争的问题,影响到学者的声誉,很多学者在处置这些竞争时失败了,甚至于一蹶不振。我们须要学习如何处置这种不愉快的经验,从失败中站立起来。学问的道路是长远的,一个优秀而有毅力的学者,在得到优良的成果后,总会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重视。寻求真理的路并不容易,但成功时的喜悦却无与伦比,这种喜悦犹如看到造物的真谛,并非金钱和权力的感觉所能比拟。但我们要牢记:成功的路必须要自己去耕耘,这种成功才会带给我们一个纯真的喜悦感。

最后,他以《左传》中 “鞍之战”的故事鼓励年轻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必须负责任,方能顶天立地,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在讲座前,丘成桐教授听取了彭小奇书记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情况介绍。丘成桐表示,农村需要优秀的小学教师,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很有意义,将尽力支持学校的发展。会后,丘成桐教授与葡京国际官网: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下午,丘成桐教授还到城南书院校区参观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

(编审:李宣平)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hnysxcb@126.com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